大公產品

对话孔海钦:未来是中国文化的时代

2018-12-17 13:57:04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编者按:大公国学品牌栏目即将应运而生。日前,孔子第75世孙、福州晋安区原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孔海钦做客大公网,与大公宗教文化事业部执行总裁兼大公网副总编辑史利伟深入探讨大公国学频道的定位及未来发展方向,并就大公国学未来要表现的三个层次:“国学之美、国学价值、国学智慧”,史利伟与孔海钦进行了一场深度访谈...... 

\

  
文:于滨    图:王田田

  文言之美,祖传之法轻松快乐学

  史利伟:国学浩如烟海,但国学的智慧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比如几千年过去了,人们发觉现代社会的规律,老祖宗早就说过。而现代中国人需要补上文言文这一课。我们希望假以时日,文言文将成为每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中国人必备之工具。

  孔海钦:文言之美是有韵律的,可以诵、可以唱。我会用另一种轻松的方式,也是我们祖传的方法,教人们快乐的学习文言文。那一定是老师没有教过的,但又非常容易掌握。

  文言文,尽显语言之美。文言学得好的人,一般语言简练,而思维就简练,不啰嗦;逻辑很严谨,不含糊。人们之所以会做错事,就是因为逻辑不对。

  知难而易。易经看似深奥,其实读进去了很简单,就是说阴阳。比如你看到手心,我就想到手背;比如道路,什么是道,看不见的路就是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的都是这个道。

\
大公宗教文化事业部执行总裁兼大公网副总编辑史利伟

  求学之艰辛,珍惜每一分钟

  史利伟:您小时候是如何学习的?

  孔海钦:因为我们是孔子后代,小时候正是文革时期,不让我们去上学。我曾经三次去学校注册都被拒绝,到了10岁才上小学。在我3岁到10 岁期间,都是我爷爷私下里偷偷教我识字学习。

  那个年代,爷爷经常被批斗,我就在旁边陪着,无论什么环境下,只要是没有第二个人在,爷爷就会教我识字,他用竹子把地上的浮土扫平,以树枝当笔,写“天地玄黄”、“子曰:学而时习之。”

  听到脚步声一来,他就用竹子一扫,了无痕迹。那时候,无论白天黑夜,爷爷经常被揪出来批斗,即便头上还带着高帽,爷爷依然不会忘记督促我识字。就这样,我跟着他利用每个间隙学习,他启蒙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强烈的求知欲。

  我觉得,一个小孩子,除了好学,还要有坚定的意志非常重要。

  爷爷经常教导我,松柏之后凋也。那时候,红卫兵经常让他跪在碎玻璃上,当我扶他起来时,他的膝盖上还滴着血,我就跪在他的脚边,流着眼泪给他拔碎玻璃,而他还不忘在地上教我识字,还一边对我说:“没关系,血肯定会流出来,就像松柏会流出松脂,却从来不会影响松柏拥有伟岸的身姿。”

  那种记忆深入骨髓,直到现在,我依然珍惜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

\
孔子第75世孙、福州晋安区原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孔海钦

  建议现代人多读读传记文学

  孔海钦: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敬畏自然的底蕴。比如爷爷教我写“天”字,上面一横一定是长的,下面一横是短的,这是对天的敬畏之心。50年代文字改革时,却把上面一横变短了,下面是个大字,实则“自以为大”。

  那为什么要敬畏天呢?天命,也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天命,人类除了认识天命(自然规律)之外,还要有使命。把天命化为使命,再将使命化为言行,才能不辱天命、不辱使命。

  在我13岁以前,所有的教育都是讲这些传统文化的,所以我对历史书很喜欢,特别是传记书,我会介绍很多朋友看传记书,包括中国历代帝王的、美国历任总统的。我觉得一个人的传记,就是这段时间的历史,还有这个时代的特征,有血有肉,很容易就熟知历史。一个人如果能看中国十大帝王和各国元首、文化名人的传记30到50本,就能通晓古今中外历史。

  爷爷教我读历史,很有趣味性,他说:“从1279年,元朝建立,外族人进来玩了79年,到1368年,明朝取而代之。”他用了一个“玩”字,非常的形象,很生活化,很好记。

\
史利伟指出,现代中国人需要补上文言文这一课

  国学智慧在于懂得取舍

  史利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当年朱子将“在亲民”这句话解释成“在新民”,王阳明很不认同。您怎么看?

  孔海钦:古人的言说,具有其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从历史的角度看历史,王阳明没有错,朱子亦不错。当年的社会是乱的,人心也是乱的。朱子讲“在新民”,是要去设法改变人,让人们变得更好。

  这些都是时代背景的解释,总体的经意是不变的,都是劝人为善,把人的思想境界拔高。

  所谓大时代还要有大思想、大责任、大担当。而大思想,就是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就是把全人类的智慧集合起来,共同去建立更美好的社会,这是宗旨,然后在这个宗旨下,允许存在不同的实行方法。

  杜特尔特与奥巴马掐架,就是因为奥巴马过于强调人权。而中国比西方人更有智慧,我们保护正义、保护公平、保护善良的人,我们的智慧在于懂得如何取舍。

\
孔海钦指出,21世纪必然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未来是中国文化的时代

  史利伟:中国的发展模式,全世界都在探讨,是否因为我们是圣人之国?

  孔海钦:21世纪必然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但不代表是中国人的世纪,我们要把中国文化的内涵挖掘出来,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借鉴意义。

  特别是近200多年,从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中国文化越发显得重要。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古代圣人早就已经总结过。

  我们的老祖宗说:“仁义礼智信”。这就是文化的最高标准,走遍全世界,也走不出这5个字。

  还有,在其位谋其政,谋的是什么政?正直正言。以权谋事,却不可以权谋私。

\
史利伟向孔海钦赠送大公网特制相册留念

  孔子学院,方向正确方法有待商榷

  史利伟:您对海外孔子学院的设立怎么看?未来发展有哪些建议?

  孔海钦:海外孔子学院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做法有待商榷。在全世界范围内,你教四书五经,全世界都不会反对。但你要营私舞弊、搞腐败就不对,但这不是孔子学院错了,是做的人错了。要让对的人去做对的事,那这个事才是对的。

  建议孔子学院要充实内容,培训师资。不能走形式,形式主义决不可取。

  主讲主教老师要真正有文化涵养,要能代表中国文化形象。再招募辅助教学的一些志愿者,深度培训好,然后公派出去。

  孔子学院里还要有中国家具、服装、茶艺、书籍教材、才艺等等,要从各方面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深度、高度和广度,真正赋予孔子学院中国文化的灵魂。

  接下来,我会同大公国学一起策划,到一些贫困山区,发起让留守儿童读论语活动。教导他们做人的智慧,即使他长大后没有文凭,论语的智慧也足以让他们从容生活。期望这一本书可以救助一代人。

\

  访谈人物简介:

  孔祥语,字海钦,孔子第七十五世孙,2016《环球人物》,2016福建省最美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儒学专家,书法家、作家,福州文儒书院院长,福州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弃经从文,弃官从教,致力于讲授四书五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受聘于北京什刹海书院特聘教授,福州市委讲师团特聘教授,福州晚报、牡丹晚报、生命时报儒学专栏作家,福建电视台“孔子后人说《论语》”主讲人,福州电台《大学》、《中庸》主讲人。受邀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机关、部队讲学千余场。  
主要著作:《论语课本》,《三千孝弟学庸》、《德孝漫谈》等;
音乐作品:《儒之韵》、《礼乐之歌》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