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第十五屆道教文化及管理暑期研修班結業典禮在港舉行

2025-07-21 15:38:03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各界嘉賓出席結業典禮

(大公網訊 記者史利偉 李小雙) 盛夏香江,萬物並秀。7月19日下午,蓬瀛仙官與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合辦的第十五屆道教文化及管理暑期研修班結業典禮,在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利黃瑤璧樓2號演講廳舉行。中央駐港聯絡辦協調部副部長陳澤濤、中國道教協會秘書長匡盛、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黎志添教授、蓬瀛仙館副理事長林赤有道長、葉滿棠道長等各界嘉賓逾百人,見證了這一內地和香港道教合作交流的盛事。

匡盛秘書長致辭

匡盛秘書長在致辭表示,研修班自2006年開辦以來,已為內地道教界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人才,這正是“道脈薪傳,人才為本”理念最生動的詮釋。這份跨越20年的堅守與成就,是兩地同道手足情深、共護道業的明證,更是“一國兩制”下中華文化繁榮共進的生動實例。他對蓬瀛仙館在現代化浪潮中呈現出的勇立潮頭、守正創新的精神與成就表達敬意,盛讚以“弘道立德,濟世度人”為宗旨的蓬瀛仙館,其發展軌跡本身就是一部生動的弘道史,為內地道教界系統推進道教中國化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對於研修班結業學員,匡盛表達祝賀,並表示結業非終點,而是肩負重任、砥礪前行的新起點,他們承載著兩地同道的厚望,是道教事業未來的希望。同時匡盛向大家提出四點期許:一,做胸懷家國、情系華夏的示範者;二,做持守本真、道風端正的修行者;三,做知行合一、勇於擔當的踐行者;四,做兩地交流、道脈相連的聯絡者。並強調,十五屆的耕耘,是輝煌的里程碑,更是面向未來的新起點;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一國兩制”的堅實保障下,在內地與香港道教界同心同德的努力下,道教文化必將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


梁德華主席致辭
梁德華致辭中坦然告訴大家:“研修班開展了15屆,梁德華也出席了15屆。”現場自發地回報以熱烈的掌聲。梁主席分享了他對匡秘書長期許中的知行合一,分享了自己的理解;他說中華文化傳統中“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就是講知行合一,知是書本的知識,行是實踐的行動,二者相輔相成;就像道教所提倡的,既要學習經典又要實踐修道,最後才能完成道教的修道理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林赤有副理事長致辭

林赤有致辭仲介紹了蓬瀛仙館支持合辦研修班的初心,這項課程的設立,旨在結合道教文化與現代管理的智能,一方面深化學員對道教歷史、思想與信仰的理解,另一方面,透過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公共傳意、文物保育、資訊科技與慈善理念等內容,協助大家掌握弘道所需的現代知識與實務技能。他強調當代道教的發展,不但要守護傳統、尊崇經典,更要回應時代、與時並進。今日的道長與管理者,既要熟悉教義與宮觀運作,也需要有現代思維與視野,才能更有效地承傳法脈、弘揚道教精神,為世人帶來智慧與安定。希望大家把在香港所學、所見、所思,化為未來實踐的力量,回到道場後,持續精進,推動道教的現代化建設,關懷社會,引領信眾,在修真養性之路上,化導人心,利濟蒼生。


黎志添教授致辭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黎志添教授介紹了道教文化中心課程設計、師資配備和教育理念,表達了香港中文大學弘揚中國文化的使命和擔當,對中國道教協會、香港道聯會、篷瀛仙館等各界友好的支持表示誠摯的感謝。他深信短短的兩周培訓,一定能夠讓學員們在中國道教文化的傳承和國際傳播方面走得更順、更遠,最關鍵的是能讓大家對於道教文化乃至中國文化在國際交流和文明互鑒中更加自信。


頒發結業證書後十五屆研修班學員與主禮嘉賓合影留念


道教文化課程校友會第七屆常務委員會成員與主禮嘉賓合影

第十屆道教文化及管理暑期研修班培訓學員20名和旁聽學員13名,匡盛、陳澤濤、梁德華、林赤有、葉滿棠等嘉賓現場向所有學員頒發結業證書。學員領隊於崇哲道長代表第十五期學員向梁德華道長、黎志添教授贈送紀念品,並表達誠摯的感謝。“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道教文化課程校友會第七屆常務委員會”就職典禮同期舉行。

十五屆研修班學員演奏道樂

結業典禮在研修班學員精彩節目表演中謝幕,學員們表演的太極拳、呂祖劍及道樂演奏《南清宮》《三皈依》節目,展現了新時代道門同修的內德與外才,讓道教文化的傳承和國際傳播充滿希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