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訊 記者史利偉 李小雙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香江六月,天地若爐。中國道教協會秘書長匡盛一行,為迎接第15屆道教文化及管理暑期研修班學員圓滿結業,於7月18日下午抵港,不避酷暑,開啟深化內地與香港的道誼之旅。

梁德華主席(左二)向匡盛秘書長(右二)贈送紀念品,林赤有副理事長(右一)葉滿堂副館長(左一)見證
為感謝中國道教協會對香港道教事業的關心與支持,在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世界道教聯合會副理事長梁德華道長的帶領下,香港道教界於7月18日下午歡聚一堂,簡單而莊重地歡迎匡盛一行訪港。茶間梁主席向匡秘書長一行介紹道教聯會同仁,並簡要回顧了15屆道教文化及管理暑期研修班專案,對秘書長一行訪港表達誠摯歡迎。匡盛對香港道教聯合會、蓬瀛仙館,尤其是梁德華主席、林赤有副理事長及全體同仁對研修班的鼎力支持致以崇高敬意;並衷心感謝黎志添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的學術引領,為學員啟迪智慧、深化道脈傳承。同時倡議,內地與香港道教界繼續攜手,傳道法薪火,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兩地道誼,共同促進道教事業健康傳承;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梁德華主席(右)歡迎匡盛秘書長(左)蒞臨道聯會
為了解香港道教事業的發展,深化兩地道教事業交流互鑒,7月19日上午匡盛一行前往長沙灣香港道教聯合會總部參訪交流。梁德華主席攜道聯會宮觀代表參加交流,在介紹香港道教聯合會發展歷史時強調,道聯會已成立58年,回溯創會歷程,複雜而艱難;一路走來,各宮觀始終同心戮力,克服困難,先後兩次購置會址,才得以成就今日基業。
梁主席還表示,“前傳後教”是道聯會始終堅持的發展理念,我們銘記前四屆會長披荊斬棘、開拓香江道教事業的努力,作為現任主席,我已服務道聯會十餘年,繼續前賢開創的興學育才、弘道利生、宣揚中華文化事業;如今,道聯會已有九十九個團體會員單位,占全港道堂總數的一半以上;這些宮觀道堂,其歷史長者逾百年或七、八十年不等,它們的歷史深度足以代表道教在香港的發展脈絡與文化積澱;部分道聯會代表,參與政府的公職,如華人廟宇委員會、立法會、區議會,為香港的穩定繁榮盡心盡力。
梁主席強調,道聯會在香港社會扮演著重要角色;自道聯會成立以來,我們即以香港六大宗教領袖座談會成員之一的身份,每年出席座談會和新春團拜,攜手推動香港社會公益事業;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去年道聯會成功舉辦了道教與基督宗教國際論壇,這開創了香港開埠以來跨宗教深度座談的先河;我們將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成果和此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跨宗教對話內容精心編輯成冊,贈送秘書長以供存閱和指導。

匡盛一行與道聯會宮觀代表交流
匡盛在交流中表示,踏上香港這片熱土,適逢炎炎夏日,更感受到香港道教界的熱情,欣喜於與老友重逢,更慶倖結識了諸多新朋友;此行也讓我目睹了香港道教的蓬勃發展,令人振奮。匡盛盛讚,道聯會多年來堅定愛國愛港愛教,貢獻卓著;在弘道利生的事業上,聲名卓著、碩果累累;特別是在推動道教海外傳播方面,成績斐然——無論是活躍於海內外的道樂團,還是意義深遠的道經翻譯工作,都堪稱無量功德。
匡盛介紹,作為植根於中華沃土的本土宗教,道教與中華文化因緣深厚;我們致力於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促進文明互鑒,讓世界感受其獨特魅力;不久前,內地道教界回應時代需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註冊成立了世界道教聯合會,正是一個重要的國際性平臺。
匡盛強調,中國道教協會與香港道聯會有著悠久的友好交流歷史,我本人亦見證著這份情誼的延續與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內地道教界積極推進道教中國化,即堅持時代化、現代化方向:加強思想建設和人才培養,注重教義教規的時代化闡釋,深化道風建設,堅決抵制商業化傾向。展望未來,匡盛表示,我們願與道聯會及港澳臺道教界同道攜手並進:深化互動交流與資源共用,加強內地與港澳臺地區道教界的聯繫,共同為增進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促進穩定繁榮和高質量發展,乃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道教界的智慧和力量。

梁德華主席(前排右)攜道聯會代表向匡盛秘書長(前排右)贈送圖書資料
道聯會各宮觀代表簡要介紹了宮觀特色和服務社群工作,隨後匡盛一行前往嗇色園黃大仙祠調研交流,受到港嗇色園黃大仙祠黎澤森主席和監院李耀輝道長的熱情接待。
黎澤森致辭時表示,嗇色園除了發展各項善業及宗教工作外,更肩負傳承“黃大仙信俗”文化工作,向大眾推廣“黃大仙信俗”文化。嗇色園黃大仙祠李耀輝監院自加入嗇色園以來,一直視弘揚“黃大仙信俗”為重任,今年更獲選為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黎主席亦預告嗇色園將於8月23日與大公文匯集團聯合舉辦“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祈福和平大法會”,將與一眾官員及社團領導一同緬懷抗戰英雄的光輝事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並加強公眾對國家歷史的認知與尊重。同時透過莊嚴的大法會,為世界祈福,傳遞“以史為鑒、珍視和平”的普世價值。
李耀輝致辭中介紹,嗇色園不只宣道弘法、發展各項善業,透過舉辦不同文化活動,讓大眾認識“黃大仙信俗”文化,實踐黃大仙師“普濟勸善”的精神。同時,嗇色園亦展現愛國愛港精神,特意於2022年在黃大仙祠內建造升旗臺,成為香港首間建有升旗臺的主要宗教場所。未來,更希望可以於國內各個省設立“黃大仙祠及文化中心”,讓國內同胞認識“黃大仙信俗”文化,瞭解黃大仙師信仰不只是燒香祈福,其核心價值是以“普濟勸善”為精神,以善心行善。
匡盛對黃大仙祠的弘化工作和公益事業深表讚歎,並強調愛國愛港愛教是黃大仙祠的事業底色,希望未來繼續為香港的穩定繁榮,乃至國家的發展大局做出更大貢獻。

匡盛(前排右四)一行參訪調研嗇色園黃大仙祠(左四李耀輝、右三黎澤森)
在李耀輝及黃大仙祠相關負責人的陪同下,匡盛一行詳細參觀了黃大仙祠的特色建築,並考察了場所管理和文化建設。中國道教協會專委會辦公室陳其楠、國際部謝飛隨同參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