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张其凤师生书画篆刻汇报展在南京开幕

2023-09-18 16:27:54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9月16日上午,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中国标准草书学社、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主办,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和旅游局协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雨花美术馆承办的“薪火相传  守正创新”——张其凤师生书画篆刻汇报展在南京雨花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书协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张其凤及其部分学生作品100余件。

江苏省政协原主席蒋定之,著名书画家萧平、徐利明等出席开幕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讲话。

 
 

 

 

展览现场

书法里的哲学 

章剑华

今天,“张其凤师生书画篆刻汇报展”在雨花美术馆开幕。看了这个展览,我很高兴与欣慰。不仅看到了张其凤教授的新作品、新面貌,而且看到了他学生的作品,看到了他的教学成果。

我也当过教师。记得当时有这么一句话:“要让学生有一滴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张其凤先生有一桶水,而且是满满的一桶水。他的学术水平高,二十余年中撰写了《刘墉研究丛稿》等七部专著,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他的思维活跃,对历史、对艺术、对教育有较深的思考,常常发表独到的见解;他涉猎广泛,对文史哲颇有研究,且常有诗词和散文作品出炉。

当然,他的专业、他的强项是书法。书法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

关于他的书法,评论者诸多,其中不乏有名家大师的评论。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老乡、著名文学家莫言先生的评论。莫言毕竟是莫言,他不仅写书法,而且懂书法。他对张其凤书法的评论独辟蹊径、入木三分。他在评论中写道,古罗马有一尊两面神,有两个朝向完全相反的面孔,一面指向过去,一面指向未来,意谓只有把握好了“过去”与“未来”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这里面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接着,莫言先生从哲学的层面对张其凤书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阐述。

在这里,我循着莫言先生的思路,以张其凤书法为例,谈一谈书法里的哲学。

一是对立统一。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了客观世界都包含广泛的矛盾性,矛盾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矛盾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在对立中统一,在统一中对立。这一矛盾规律在书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书法中的虚实、大小、黑白、刚柔、急缓、疏密、轻重、俯仰、奇正、方圆等等,无不体现着对立统一规律。张其凤在书法中对此运用自如,尤其是在书写的速度上,时快时慢,时急时缓,在静止的画面中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性和运动感,让书法作品在律动中充满生机和活力。还有是,在张其凤的书法作品中,墨色的浓淡、干湿、燥润,差距拉大、对比强烈、变化多端,但又浑然一体,具有整体的美感。

二是中庸之道。这是中国人的传统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所谓中庸之道,就是反对走极端,在两极之间找到一种最合适、最恰当、最完善的方式方法,也就是“执两用中”。张其凤在把这一传统哲学思想运用到书法上,先在两极的各自一极上极力拓展,然后再回过头来,将相反的这两极融合起来,这样,既扩大张力,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收放自如、开合有度、守中致和,实现和谐、平衡之美。比如,他的小楷如花鸟般精微致美,草书如奔马般狂放跌宕,行书则将两者结合,做到开合有度、虚实相宜、动静相合,进而形成了雄健放达,飘逸多姿,雅俗共赏的艺术风貌。

三是天人合一。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哲学内核与精神实质。把天人合一的精神运用在书法创作中,就是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界的物象、肌理、色差中找到书法的表达方式。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屋漏痕者,欲其无起止之迹。”这些都是从自然中得到感悟,并运用到书法之中。张其凤提出“书法当师造化”这一主张,并努力让自己的书法回归自然,从江河奔流、万马奔腾、云遮雾绕、风吹杨柳、涓涓细流中得到具象与灵感,形成了他独有的“云烟气象”“山水气象”,水墨淋漓,云雾弥漫,变化多端,气象万千。更为难得的是,张其凤先生的书法,得自然之感悟,取山水之灵气,挥洒自如,轻松自在,既稳如泰山又行云流水,达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艺术境地。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使人明智。哲学使人深刻。有了哲学的引领,书法才能进入更高的层次。我常常引用吴冠中先生的一句话:画家不一定是思想家,但必须是思想者。同样,书法家不一定是哲学家,但必须具备哲学思想、辨证思维,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对书法创作极具意义。因此,搞书法的人要像张其凤那样,学一点哲学,懂一点哲学,用一点哲学。

 
 
张其凤作品欣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