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中國佛教協會首度聯袂主辦的「二○二一人間佛教發展線上研討會」,12月1日起連續兩天登場,吸引兩岸佛教界諸多高僧大德海會「雲」集。圖/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主題論壇12月1日率先探討「後疫情時代的佛教應何去何從?」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擔任主持人,禮請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主席淨耀法師、中國佛學院副院長清遠法師、佛光山住持心保法師、法鼓山退居方丈果東法師主講。
清遠法師直言人類過度以自我為中心,滿足口腹之欲,肆意撲殺野生動物,破壞原有生態平衡,在後疫情時代,應要加強生命關懷,以戒殺、放生,共同維護大自然和生環境,同時回到簡約生活,推廣茶禪與素食文化,增長慈悲心,發揚佛教慈悲平等的教義。
●弘法為體 科技為用
淨耀法師表示,疫情造成全球超過二點五億人感染,五百萬人喪失珍貴生命,雖感到不捨,但從佛法角度了解,今生現象是前生業所形成,想要改變業,唯大家深入佛法,將心安住,然後從善念做起,將緣轉變,就能減輕果報。「希望藉研討會殊勝因緣,打一劑強心的心靈疫苗,但願大地亂,佛弟子不能亂,因為心中有佛法,無常、災難總會過去,必然會迎接光明的未來。」
至於因疫情加速學佛方式轉型,該如何讓正法永續、發揮佛教寺院存在的價值?心保和尚回應,其實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時代就有疫情,佛陀當時以慈悲關懷的心去關心眾生,他認為此時更要用正信、正見、正念提升大家的信心。
此時實體、虛擬道場都很重要,應要雙軌並行,「把實、虛道場都做好,就能佛法永續,慧燈永傳。」果東法師也贊同弘法須因應時代改變,才能接引不同需要的眾生學佛,例如法鼓山有心靈環保學習網、網路電視台、雲端牌位等,因此他建議可以與法相會在雲端,落實關懷,同時培養數位弘化人才。
依空法師最後結語,四位均是佛學造詣深厚、實證境界高深、弘法利生經驗豐富和尚,他們的分享應證了以弘法為體,科技為用,「《普門品》指出『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若有因科技得度者,就要善用科技,科技沒有壞,而要以般若智慧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