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這些資料在情感上是屬於香港的

2021-12-02 16:47:4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圖:「國立音專留港校友音樂會」節目單。

  編者按

  今年七月,香港著名樂評人周凡夫去世,留下幾十箱音樂文獻資料,由其家人無償捐獻給香港中央圖書館音樂特藏。這些音樂資料不僅滿載了周凡夫的一生印記,也是研究了解二十世紀香港音樂史的重要參考。音樂文獻留存對於香港音樂界而言本是幸事一件,卻在不久前傳出中央圖書館因人手、空間等限制,恐怕無法保證處理時效。音樂作為城市文化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要如何留住旋律和它們背後的故事?香港音樂文獻未來之路又該如何走下去?

  音樂文獻譜寫了音樂家們的人生百味,也是構築城市歷史的重要維度。本地著名樂評人周光蓁在寫作其書《香港音樂的前世今生—香港早期音樂發展歷程(1930s-1950s)》期間,去到香港大學查閱音樂家黎草田相關的文獻,意外地在其留下的手稿中發現了兩份節目單,其中一張是一九五○年一月八日,即在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中國法律上之政府」兩天之後,於香港大酒店舉行的一場名為「國立音專留港校友音樂會」的節目單,參與這場音樂會的音樂人包括黎草田、陳歌辛、葉純之、費明儀等。周光蓁說:「如果沒有這份文獻,我們就不會知道,早在一九五○年,黎草田他們這班香港的愛國音樂人就已經在慶祝新中國成立了。」\大公報記者 徐小惠

 

  在香港大學圖書館的官方網站中,有一個「黎草田音樂手稿」類別,當中包括六百零一份文獻檔案,正是黎草田去世後,其太太傅月美捐贈與香港大學圖書館的。除手稿外,一起捐贈的還有黎草田生前收藏的場刊、書籍等,這些文獻資料不僅映照出黎草田的一生,也是兩個人愛情故事的見證,「其實當初捐的時候也是不捨得的。」傅月美說。

  約訪傅月美之時,不巧她一位演藝學院的老友剛剛過身,她因此心情低落,推遲了半個月才整理好情緒,接受訪問。「生命真的太無常了。」她說。

  文獻承載黎草田音樂人生

  傅月美是個重感情的人。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傅月美在合唱團裏認識了黎草田,當時後者已經是華人地區著名的作曲家。傅月美鍾意唱歌,後來踏足戲劇界,「我的戲,草田都會幫我做音樂、作曲,他有一些電影的歌曲也都讓我幫手唱過。」

  一九九六年,黎草田去世後的第二年,面對丈夫留下來的大量手稿和資料,傅月美想要將之整理、出版。整整兩年的時間,她不僅梳理了黎草田留下來的幾百份音樂文獻資料,還特意飛去北京拜訪同黎草田有過接觸的專家學者,如中央樂團團長、中央歌舞團團長李凌,國家教委藝術家與委員會主任、中央音樂學院名譽院長趙渢等,將其所述所憶,整理成一本洋洋灑灑近五百頁的書籍《大時代中的黎草田》。

  在編撰《大時代中的黎草田》的過程中,傅月美做了一個決定,要將黎草田的這些音樂文獻資料捐出。「因為我覺得這些資料真的很珍貴。裏面有的資料已經絕版了,有的是作者簽了名以後送給草田的,當然最珍貴的還是他的手稿,那些歌,很多我當時都唱過。」面對這些見證了夫妻二人感情的手稿,傅月美自然有不捨,「但是我自己一個人收藏是沒用的,終有一日我會離開這個世界,到時候這些東西怎麼辦呢?後輩也不認識這些東西,小田(黎草田兒子)也過身了,這些東西給誰?還會不會被人所知?我都好懷疑。」

  「好過我一個人擁有它們」

  忍住不捨,傅月美將手稿、相片、書冊、獎座等與黎草田相關的各種資料,分別捐給了港大圖書館、香港電影資料館以及中央圖書館。在捐贈之前,她將一些自己還會唱到的歌曲掃描了影印本留存。「我希望能在自己還可以處理這些資料的時候,公開給多點人閱覽,既方便學術研究,也能夠讓更多人知道黎草田在那個時代的地位、在傳統音樂方面做的諸多貢獻。」「這些都好過我自己一個人擁有它們。」她說:「後來黃霑有一次和我說,他在港大讀博士期間從我的書裏拿到了很多資料:『還有啊,我在你的書裏看到一點東西。』我說看到了什麼?『看到了愛,你真的好愛你先生。』」講到這裏,傅月美笑意明顯。

  後來包括周光蓁在內,不少本地音樂人在書寫香港音樂史的時候,都參考了傅月美的這本書。周光蓁提到在傅月美捐贈的這批文獻裏,有一張李凌寫給黎草田的手稿,記錄了黎草田在香港時對國家做的很多事,周光蓁說,如果沒有那個手稿,他不知道黎草田做了這麼多貢獻。

  「我很安慰,原來(這些文獻)真的有用,能夠傳承歷史,幫助研究抗戰年代作曲的風格、電影的風格,以及廣東音樂一路以來的演變。」傅月美在將這些音樂文獻資料捐出後,亦曾再度去到港大圖書館借閱,「看到這些手稿,也會有很多回憶,很多的感情湧上心頭,因為始終都是自己好愛的一個人。我相信他如果在生,人們需要這些資料的話,他也會捐出去。他這個人就是這樣。」

  部分圖片來源於《大時代中的黎草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