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105件文物珍品亮相!首屆2022明文化論壇在昌平舉辦

2022-12-10 19:13:35大公網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2月10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中共北京市昌平區委員會、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22明文化論壇在昌平明十三陵景區游客中心舉辦。


  論壇旨在進一步發揮昌平作為北京“三條文化帶”唯一交匯區的優勢,推動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以歷史塑形,為文化鑄魂,聚力激發明文化活力新生。

  打造明文化交流平臺 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力

  本次論壇以“煥新明文化,賦能十三陵”為主題,分為主論壇和4場分論壇,通過線上舉辦的形式,專家學者們分別圍繞“明文化價值挖掘與創新提升”、“明十三陵世界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十三陵區域發展與文旅融合”以及“文化遺產與新媒體”等主題進行線上研討,廣泛交流,為昌平打造全國明文化中心獻計獻策。


  記者了解到,本次論壇發布了“五個一”系列行動,即:原創作品征集與展覽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展示一批文物保護成果和計劃,舉辦一次主題展覽,成立一個智庫“明文化專家智庫”,簽訂一攬子合作協議。

  此外,論壇全程突出數字化概念,在傳播形式上,重點與頭部網絡平臺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通過各平臺新媒體終端向社會直播論壇實況,并推出多樣化、交互式的融媒體產品,著力提升觀眾參與論壇的便捷度和體驗感。

  開幕式上,與會相關領導、專家學者指出,昌平區文物古跡眾多,生態環境良好,旅游資源豐富,既有世界文化遺產,又處于三個文化帶匯集交匯處。此次論壇的舉辦,打造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明文化活動平臺,將分散于各地的明文化研究力量融合成一個整體,在文化的研究、保護、管理、展示和利用方面強化了協作,推動理念、經驗和資源的交流與共享。

  同時,論壇聚焦深化明史、明文化研究,圍繞彰顯文化價值、展現文保成果、傳遞合作愿景的長效機制進行對話,促進了明十三陵文化遺產價值的發掘與傳揚,帶動歷史文化資源的整體保護、開放與活化利用,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為支撐北京“四個中心”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明文化論壇logo和明十三陵世界遺產logo亮相

  論壇上,明文化論壇logo和明十三陵世界遺產logo正式亮相。

  明文化論壇logo用“明”字篆體,以十三陵石像生之“象”變形,寓意“太平有象”。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選擇石像生之“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1954年毛主席一行在考察明長陵后,曾在神路大象前留影,這一設計著重突出了其中的歷史意義,結合歷史悠久的印章技巧,標志構成陰刻的形式,彰顯出明文化論壇的歷史厚重感和時代印記的特征。


  明十三陵世界遺產logo的設計不僅包含了系列遺產“明清皇家陵寢”的全稱,還有十三陵遺產地的名稱。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報審同意后,形成最終的表達形式。

  昌平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標識的備案不僅表明國際組織對遺產地活動的官方認可,更代表著遵守國際規則、履行締約國職責、落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要求的精神。明十三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近20年以來,在文物修繕、展覽展示和數字科技應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為推動中國世界遺產的保護積累了重要經驗,更為全球相關類型世界遺產的保護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2023年,明十三陵將迎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周年,并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活動將促進世界遺產的展示與闡釋,加強世界遺產的公眾教育和傳播。在這一歷史性時刻,明十三陵世界遺產logo的備案和發布具有重要意義,標志著十三陵世界遺產走入了一個新階段,并進一步突顯出世界遺產的國際性和官方屬性。

  20余件出土文物 首次與大眾見面

  昌平素有“京師之枕”“股肱重地”的美譽,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了悠久的歷史文脈和豐厚的文化資源。

  記者了解到,論壇設置了3個不同的展示區,展示昌平區的明文化資源。

  數字互動體驗區,采用“元宇宙+數字化+沉浸式”及聲光電融合等科技手段,打造數字化體驗場景。


  “世遺寶藏大明風華”明十三陵歷史文化陳列展示區,多方聯動展示金爵、絲織品、石構建、玉件和首飾等出土文物珍品60套105件,其中一級文物15件,二級文物8件,三級文物2件,有20余件文物是首次與大眾見面,提煉和展示“明文化”精髓,突出十三陵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內涵。

  文物長廊展示區,作為歷史文化陳列展的延伸展覽,集中展示了三彩香爐等文物21件。


  此外,明文化專家智庫、全球明文化社團聯盟在論壇上成立,更好地整合明史、明文化研究力量,發揮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在歷史文化資源、物質文化資源、專家資源和機構功能等方面的優勢,圍繞明十三陵與居庸關的傳統文化屬性,打造專屬明文化標簽,同時開展好明十三陵、居庸關及相關明代歷史文化資料的收集、整理、研究與推廣工作,全方面多角度打造明文化交流傳播中心。

  論壇場地空間改造升級 建設“4+3”模式 綜合性游客服務中心

  作為本次論壇的線下“主陣地”,明十三陵景區游客中心經過一年的醞釀、設計、改造、提升,在明文化論壇上以全新的姿態正式亮相。

  據了解,游客中心建筑面積約3033平方米,原為景區已停業經營場所。昌平區運用城市更新思維“就地取材”,對標5A級景區相關規范要求,提級改造空間場地,打造具有標識度的游客服務集散地、體驗中心、休閑功能區,推動明十三陵景區一體化運營、標準化服務、高品質體驗,提升景區整體品質。

  昌平文旅集團副總經理艾瑩瑩介紹,明十三陵游客中心在改造中突出游客服務、旅游咨詢、文化交流、展覽展示等核心功能,重組原有空間,建設集信息導覽、咨詢服務、投訴處理、科技體驗、文化交流、文創展售、旅游集散為一體的“4+3”模式綜合性游客服務中心。

  其中4個功能區分別為游客接待區、會議活動主場館、游客服務處及嘉賓接待室、閱讀休閑區,且將引入咖啡、茶飲等連鎖品牌,甄選書籍近萬冊,打造“書香里的游客中心”。3個展示區分別為數字互動體驗區、明十三陵歷史文化陳列展以及長廊櫥窗展示區。


  在后續運營中,游客中心將突出論壇成果轉化與“明文化”品牌塑造,增強明十三陵景區游客中心的文化價值和游客黏性。

  在活動組織方面持續舉辦明文化論壇、明文化節、大明讀書會、“明粉”交流會等品牌活動,承接或合作策劃品牌文藝展演、文物復刻學習研討、明文化社團聯盟交流等,做強“明粉”資源。

  在優化服務方面強化空間匹配與市場對接,通過空間靈活布局實現“功能百變”,滿足個人及團體多樣化需求,打造成為昌平文旅融合的展示窗口、“明文化”研究交流基地、游客服務體驗的樣板。

  在產品研發方面陸續推出研學、游學、元宇宙、文創、咖啡等特色產品,促進二次消費和產品深化。

  同時,實踐綠色出行理念,游客中心還將設立昌平騎行驛站(游客中心站),提供自行車停放、租賃等配套服務,耕耘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勾勒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圖景,為持續升溫的自行車旅游增加了新的注解。

  發揮歷史資源優勢打造“永不落幕的論壇”

  昌平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自西漢開始設縣,到明代升為昌平州,筑有永安城和鞏華城,是一座行走在歷史古籍中的城市。

  據了解,此次論壇閉幕后,昌平區將持續舉辦明文化論壇、明文化節等品牌活動,并將在明文化體系塑造中突出數字體驗,同步更新優化文物展覽,引入品牌文藝匯演,打造“永不落幕的論壇”。


  近年來,昌平區對世界文化遺產精心保護、深入挖掘,建立了完善的保護體系,并依托歷史文脈,遵從山形水勢,科學規劃了永安城、鞏華城和政府街改造更新,加強對空間格局、整體風貌的規劃引導和管控,塑造枕山望城、綠水穿城、史話融城的城市特色風貌,充分展現了昌平城市魅力。

  昌平區是北京“三大文化帶”唯一的交匯之區,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和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金名片”,明十三陵是昌平區核心的傳統文化資源,具有突出的歷史、藝術、科學、文化和社會價值。

  昌平區將以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建設,發揮明文化資源優勢,運用數字科技手段,創新展示傳播的方式和途徑,講好明史故事,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打造全球明文化交流傳播核心區、示范區,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基因,為首都建設全國文化中心做出昌平貢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