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博學于文 文道相濟——《文淵日歷•范曾書》出版側記

2022-12-05 19:57:54中国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籌備這本日歷的初心很簡單,正是出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忱和敬意,以及對沉淀于歷史長河中的“中國故事”應如何宣傳與推廣的探索與思考。一方面,我們嘗試將范曾先生的書法墨寶以更親切的方式去集中呈現;另一方面,也為了讓大眾更多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之淵源,建立文化自信。


  《文淵日歷·范曾書》收錄范曾書法作品計365幅,其書法筆觸俊逸,靈動舒暢,灑脫剛健。日歷乃按先生所提倡“回歸古典、回歸自然”的倡導進行編排設計,踐行“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的美學原則,輔以簡注以通其惑,并融入其12幅經典人物畫作,濃縮了范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體悟,力圖展現中國當代藝術家守望祖國傳統文化、關懷社稷民生的胸懷。以日歷為經緯,串起中華文脈的精髓,傳達出“只有繼承優秀中華文化才能實現文化創新,貼近社會生活才能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的藝術精神。


  范曾先生積數十年之功,達今昔之藝術高峰,然其不以此為限,猶自上下求索,在書法上刻苦精進。數十年來,范曾先生筆耕不輟,碩果斐然。作為第一次以日歷的形式出版書法作品,范曾先生以其一慣細致審慎之作風,參與到項目始終。在內容的選擇上,從詩經樂府、諸子散文、楚辭漢賦,至唐詩宋詞,再至明清詩篇,他擇其精萃,通其意境,以四字書法的形式表現出中華文脈傳承間的圓融無礙與生生不息。

  除了為每一篇作品注釋,范曾先生還訂正及修改了古籍出處中的異體字、標點等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日歷中一處圍繞“宅茲中或(宅茲中國)”的內容校勘。西周早期青銅器“何尊”內銘文共計122個字,曾記載了周成王訓誡勉勵宗室貴族的事件:“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于天,曰:‘余其宅茲中或(國),自之乂民。’”人們常將其當作“中國”名稱的最早出處。先生特意在書法與注釋使用了銘文原文“宅茲中或”,并在修訂中囑咐務必要使用原字。先生的堅持,是為要我們能看出古人極富哲理的造字創意及文化意識的歷史變遷。《說文》云:“或,邦也。”“或”是“國”的初文,即邦國、區域。但“中或”與“中國”意義并不完全相同,它原表示中心的區域,后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加上了代表城垣的“囗”部,成為了“國”。一個漢字引出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蹤跡,造微入妙,精義入神。




  我們相信一本好的出版物,不僅要考慮內容的傳遞,也要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本書從文脈傳承和發展方向的角度來看,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文淵日歷·范曾書》采用大開本的展示方式,整本日歷圖文并茂、集中展現出先生書法的韻律與思想的精妙。版面設計注重返璞歸真,融入中式窗欞作為點綴,襯鋪傳統紋理,去繁從簡,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創新。

  在書稿編撰的過程中,作為奮斗于行業一線的年輕編輯,我們真切體會到先生的“拳拳赤子之心、殷殷桑梓之情”。先生曾對我們寄語,“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出好作品,就要有好根基。在先生眼中,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歷久彌新的人類瑰寶,是歷盡風霜而不凋的長青之樹。中華民族之所以有自信,首先來源于它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有著敏妙的思維能力和辨析能力,它們來源于東方引為自豪之獨特的感悟力和圓融的歸納法。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范曾先生以“八秩歸嬰”之筆,踐行了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指引,繼承并發揚了中華往哲先賢的學說,對繁榮發展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具有重大意義。這對于我們來說是莫大的勉勵和鞭策。

  《文淵日歷·范曾書》的付梓經歷了一個不斷調整、改進直至完善的過程。一本書法日歷,記錄著范曾在藝術創作上的不懈追求,代表著外文出版社、中國網眾多專家領導對文化發展的重視程度,也是新時代文化出版“行業性、導向性、藝術性、實用性”的綜合體現。

  我們每個人都是時代的創造者、參與者與見證者。因為參加了日歷編撰的一點點工作,得以加入文化傳承的行列,記述以上感受,實在是與有榮焉。期待也相信《文淵日歷·范曾書》能陪伴讀者在案頭記錄下不一樣卻各自精彩的2023年。

  (作者:詹海濤、李樂、楊俊康攜全體參與編輯出版人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