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新书推介 | 《文化教育与澳门华人论稿》 (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系列丛

2025-01-20 10:01:40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文化教育与澳门华人论稿》

(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系列丛书)

夏泉 编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24年12月出版

 丛书简介

为进一步打造富有港澳台侨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与暨南大学出版社合作,启动了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丛书出版计划。

该丛书面向海内外学者,组织出版与基地主攻方向有关的系列专著、编著、译著、论文集、资料集等,从基地的角度出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学术支撑。

丛书已出版《多元与共识:海外侨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

 内容简介

本书从粤港澳教育研究与实践、澳门华人社会文化研究/澳门文化研究、宗教文化在澳门的传播与融入三个维度,精选三十篇论文,展现作者多年来在粤港澳历史文化及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反映出澳门中西文明交汇的历史文化特点。本书力图使读者了解澳门文化与教育的过往和现状,了解澳门未来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文化定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术支撑。

作者简介

夏泉,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粤港澳与民族问题、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及党史党建研究。已指导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80余名。

获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共四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20余项。出版《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与粤港澳社会》《忠信笃敬 声教四海——暨南大学校长何炳松》《薪火与弦歌:华侨高等教育研究》等专著3部,合著3部,主编图书8部。在中文统计源期刊(CSSCI)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含合作),有20余篇被《新华文摘》《近代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与人大复印资料等中文权威核心期刊刊发或转载。

后   记

澳门是咸淡水交汇之地,是海风吹来的城市。伴随着海风海味与西江的冲击,明清以降中西文化在澳门交流交往交融乃至交锋,孕育了独特的澳门华人社群与融汇中西的澳门文化。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澳门“在国际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基督教世界的滩头堡,是西方观念的过滤器,是中国改革家的避难所,是战时的中立基地,也是中国沿海的文化前卫”。(杰弗里·C.冈思《澳门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20多年来,我一直热情关注着澳门的历史文化与“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在《世界宗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民国档案》《中国史研究动态》《暨南学报》《东南亚研究》《澳门研究》《文化杂志》《紫荆论坛》《当代港澳研究》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报》《澳门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涉澳论文四十余篇(有三篇获得国家民委、澳门基金会、中国高教学会奖励),以明清粤港澳基督教教会教育为主题撰写中国史博士学位论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澳门基金会、澳门文化局、暨南大学相关课题多项,还指导博士生、硕士生以澳门华人与文化为研究对象,撰写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多篇。

即将付梓的《文化教育与澳门华人论稿》,即是由我主持撰写的有关澳门研究的部分学术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一些成果与指导的研究生或同事合作,已在文末注明,谨此致谢)。作为“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系列丛书”之一,该书从粤港澳教育研究与实践、澳门华人社会文化研究/澳门文化研究、宗教文化在澳门的传播与融入三个维度,聚焦文化教育与澳门华人以及澳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进行个案探讨,折射出澳门中西文化交汇的历史文化特点与迷人魅力,展现了澳门同胞的深厚家国情怀。澳门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与内地是一个血脉相连、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而澳门文化是在中华文化血脉滋润下兼容中西而形成的区域文化。

本书的出版,承蒙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一国两制’理论与澳门成功实践研究”(19BKS039)及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资助。在编纂过程中,所指导的硕士生康清越、博士生湛责义及暨南大学出版社华侨华人/岭南文化编辑室冯琳主任,为拙稿增色不少,特此一并致谢。

学无止境,澳门尽管是一座小城市,但有大文化,它神秘的面纱仍有待学者们孜孜矻矻探究。本书所提供给读者的澳门华人、澳门文化的学术成果,肯定存在一些错漏,尚祈方家不吝指正。

 

夏  泉

2022年7月于暨南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