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福州崇福寺首座定月长老尼于莆田极乐寺首次佛七圆满开示

2019-05-05 14:41:12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19年5月1日福州象峰崇福寺首座定月长老尼于莆田仙游极乐寺首次佛七圆满开示:

  世界上所存在的都是无常的,没有永恒存在、永远不变的。现实生活中如同大自然,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四季轮回,是大自然赋予人们最重要的醒思。懂得知足才会感恩,明白无常方能从容面对一切。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修行。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刹那无常”是随时在变。如我们佛七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看起来没有改变都差不多,其实中间在不断的变。譬如我们的思想、观念、学问、学识、念头,都不是永远如此,永不改变;我们的心念时时刻刻、剎那剎那不停的转变。

  当我们体会到无常的时候,进一步就会感受到无我,事物的“无我”是指事物没有自性,这个自性是指事物没有固定的、不变的。而并不是什么都是没有的、虚无的,例如印光大师文钞(印祖文钞续编卷下·自励)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祷鬼,徒增业障,有损无益。阁下素修净业,而且令夫人料理家事,妻贤子孝,心中了无可忧虑者。宜将一切家事,并自己一个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作将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能如是者,寿若尽,则决定往生西方,超凡入圣;寿未尽,则决定业消病愈,慧朗福崇。若不如是作念,痴痴然唯求速愈,不唯不能速愈,反更添病。即或寿尽,定随业漂沉,而永无出此苦娑婆之期矣。祈慧察是幸。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有些事拖一拖无妨,但念佛最好从当下开始。念佛不能等。“等…… 但那时你就老了,老了,身口意都不统一协调了。老的时候如果想要学、要修,前提必须从年轻时先打好基础!

  虚云老和尚:我们生死心不切,不发长远心,病来知念生死,病好道念就退了。所以《楞严经》说:‘凡夫修行,如隔日疟’,病时有道,病退无道,无明起时如疟,退则好人,故要努力精进,生忏悔心,坚固心,不要今日三明日四,修行要一门深入,以一门为正,诸门为助。各修一门,彼此不互谤,谤法、轻法、慢法都不对。欲想佛法兴,除非僧赞僧,互谤是佛法的衰相。佛子专心向道,痛念生死,衣不足,食不足,睡不足。

  昔裴休丞相,送子出家,子是翰林,拜沩山佑祖,名法海,训以《警策箴》云:‘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别人睡时你休睡,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沩山老人要他每天挑水供养大众。有一天,他挑水挑得太累了,心里说:‘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回来时,沩山老人问他:‘你今天说什么话?’法海答曰:‘没有说什么。’后来沩山老人揭穿他心里的话,并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所以出家人不管你出身怎样富贵,到了佛门,就要放下一切,专心向道,才算是本色禅和。

  《涅槃经》中云:“一切众生迹中,象迹为上;是无常想亦复如是,于诸想中最为第一。”意思是说,在一切众生的脚印中,大象的脚印是最好的,同样,在所有思维观想中,观修无常最为殊胜。此外,佛陀在其他经典中还说:对舍利子、目犍连那样的一百位圣众作大供养,不如刹那忆念无常的功德大!

  既然观修无常如此重要,我们佛弟子,追求的不是别的,而应该是解脱。修行人应首先生起无伪的出离心。记得《正法念处经》中有一个教证说:“色种姓财富,及以诸乐具,一切皆无常,智者不应信。”因为这些都是无常的,跟解脱比起来微不足道。所以,古往今来许多高僧大德一直告诫我们后学,必须把这些统统看破、放下。

  最后,引用一句偈语,愿大家共勉。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苦趣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