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當「孔子」遇上交響樂

2023-06-26 11:31:0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圖:歌劇《孔子傳》導演麥家樂。

  「演員一開口,我就被征服了,原來還能這樣解讀孔子!」第5屆中國歌劇節上,香港原創歌劇《孔子傳》吸引了眾人的眼光,兩場演出一票難求,刷新了嘉興秀湖音樂廳的上座率紀錄。「世界上有很多人聽過孔子這個名字,讀過《論語》裏的某個章節,但真正了解他生平的卻沒有幾人。」在創作者麥家樂看來,如今的世界紛繁複雜,歸根結底問題出在人身上。「音樂是治癒的,也是跨國界的,我們需要更多的文化交融,來重燃對世界的信念與愛。」\大公報記者 俞 晝(文、圖)

  麥家樂出生於香港,從小學習小提琴,1976年遠赴德國和奧地利深造。維也納音樂學院畢業後,麥家樂以嫻熟的技藝榮獲奧地利國際指揮大賽獎,自此常年輾轉於歐洲的交響樂團。「我在國外生活了35年,其中俄羅斯10年,奧地利20多年,但無論獲得什麼樣的成就,我的心都是飄着的。直到2011年回到香港,踏上祖國的土地,才有了一種踏實的感受。」麥家樂坦言,這段「周遊列國」的經歷,正是他創作《孔子傳》的初衷。

  中西文化在歌劇中相連

  「創作《孔子傳》以前,我與大多數人一樣,對他的了解僅僅停留在《論語》裏的幾段對談中。」麥家樂告訴記者,改變源於他的一位老友──維也納孔子學院的院長Richard Trappel。「Richard對孔子是發自內心的尊崇,他在中國學習中文後,便回到奧地利,以孔子學院院長的身份向周邊的人們傳遞孔子的故事與精神。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很多誤解。於是,我對Richard講,別擔心,讓我用音樂來support(支持)你!」2019年夏天,麥家樂開始了《孔子傳》的創作。

  麥家樂把孔子的生平故事編為五幕,分別對應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每一幕開啟前,都有相關的背景介紹,幫助觀眾們更快地投入其中。」而在音樂形式上,麥家樂把西方的半音階與中國的五聲音階相結合,孔子故鄉曲阜的山東民謠也穿插其中。2022年7月3日,被改編成德文的《孔子傳》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現場座無虛席,人們都沉浸在這種中西交融的音樂裏。

  麥家樂回憶道,演出結束後,Richard眼圈紅紅的,握着他的手說,我們多年的夢想終於在今日實現了!「孔子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他的精神放到今天依然不會過時。」麥家樂感慨道,Richard是奧地利人,他都可以為了推廣中國文化而努力,自己作為中國人,更加責無旁貸。

  五幕歌劇演繹孔子一生

  第一幕「金」,麥家樂以山東民謠起調,講述了孔子教書育人的故事。「在這個世界上,金子是最寶貴的東西,而孔子的教學之心就猶如金子般閃閃發光。」

  「閱讀典籍時,我常常能看到孔子在彈奏樂器,他會擊磬、鼓瑟、彈琴、唱歌,還會作曲、編曲,如果放到今天一定是大師級別的。」麥家樂感慨道,由於音樂的聯結,他在創作中時常感受到一種奇妙的默契。「彷彿孔子所奏的音樂正隔着時空而來,透過歌劇傳遞給在場的所有觀眾。」

  第二幕「火」,激昂的管弦樂成了主角,講述着孔子擔任魯國大司寇(宰相)時發動戰爭的故事。麥家樂告訴記者,「我之所以要將戰爭的故事單獨拉出來做一幕,不是因為他的勝利,恰恰是因為他面對挫折的態度。由於『墮三都』的失敗,孔子被迫離開魯國,開啟了周遊列國的生活,但他依然對學生們感慨道,『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第三幕「水」,麥家樂講述了「孔子問道老子」的故事。「為了完整呈現兩位聖賢的會面,第三幕的歌詞皆出自典籍原文,但我為其編了一首名為《上善若水》的旋律,作為背景樂穿插其中。」

  第四幕「木」,出現了整部歌劇中唯一的女性──南子。「作為創作者,我必須考慮到觀眾們的需求。如果整部歌劇皆為男性,視覺和聽覺上會有所欠缺,因此,我就把南子這個人物從典籍中『打撈』了出來。」翻遍典籍,對於孔子與南子的相見,並沒有具體的記載,只知其確實發生過,卻不知兩人究竟談了些什麼。為此,麥家樂突發奇想,用「啊」的唱音替代了所有的對話,為觀眾們留下了極大的想像空間。

  第五幕「土」,講述的則是三位主角──子路、顏回、孔子先後離世的故事。原本在這一幕後,整個話劇即告劇終,但麥家樂思考良久,還是為其補了一個更美好的結尾。「我把孔子語錄編成了一部《孔子頌》,由他的學生們在劇終時深情吟唱,感懷孔子辛勞一生的同時,紀念他對世人做出的貢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