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说起儒家思想的“为人民服务”,一般认为代表人物是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说的。孔子虽然被当成“没落贵族阶级”的代表,被说成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其实儒家“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源于孔子,孟子毕竟是传承了孔子的思想。
孔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展开来讲有这样几点:
第一,不能只为上级和领导服务,更要为人民服务;
第二,不以出身论高低,而以礼乐论先后;
第三,身份高贵了不能贪图享受;
第四,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第五,不要变公利为私利,不要结成利益集团;
……
当然还有很多,下面仅就这几点略讲一下。
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有一句话,“子曰:‘君子不器。’”
一般这句话被翻译成这样,“孔子说:‘君子不能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这是把“器”当成“器皿”、“器具”,当成一个物件。这样翻译有点狭隘了。
其实“器”本义不是一个具象的东西,而是指一种关系,有很深刻的含义。《黄帝内经》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升降在上下关系里,简单来说,“器”包含上下关系。
现在还在用“器重”一词,“某某得到领导器重”,“我很器重你”之类的,也都是指上下关系。
孔子说的“君子不器”,意思就是作为君子,不能只为上级和领导服务,更要为人民服务。
“君子”的两种含义
“君子”第一个意思是出身高贵、有权势、有地位的人,所谓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所以“君子”就要相应地注意自己的身份,立德修身。所以孔子用“君子”这个词指立德修身、有一定德行的人,这是“君子”的第二个意思。
《论语·先进》里有一句话,“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这里的“君子”就是指那些出身高贵的人,和“野人”相对。在这里,孔子没有以出身论高低,而是以礼乐论先后。
君子固穷
《论语·卫灵公》有这样一段话,“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人的本能,都是求得安逸和享受,孔子说的“君子固穷”,在现在也一样有现实意义。第一,出身高贵的人,以及后来变成高贵的人,很可能就去追求安逸和享受了。第二,很多人并没有变得高贵,只是生活过得去了,也容易贪图安逸和享受。现实中都是存在的。
安逸之后就是奢靡,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就不展开说了。
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有句话,“子曰:‘有教无类。’”这句话我们很熟悉,孔子因材施教,不设身份门槛。
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有句话,“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这里提到的“争”和“党”都是讲的领导层的事,所以这里的“君子”指的是出身高贵和身份尊贵的人。为何会有“争”?因为把公利变为私利,利益不均而争。“党”的意思不是现在的意思,在古代是“党同伐异”的意思,是结成利益集团的意思。
孔子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