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郭一鳴:對汕頭刮目相看

2023-02-06 16:10:43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古時候,宮裏過新年,是怎樣的呢?其實紫禁城裏過年做的事情,貌似和現代人差不多──除了舉辦家宴吃團圓飯、上演戲曲奏樂、祭祖,清代皇帝還要給後宮、宗親、大臣們送禮物,這一習俗被稱為「饋歲」,頗有幾分過年長輩派發壓歲錢的意思。而承裝禮物的荷包,就被稱為饋歲荷包。

  小小荷包,伴隨中國人已有千年。由於古時衣服上沒有口袋的設計,錢幣、印章、手帕等零星小物難以隨身攜帶,於是便衍生出這種可以掛在腰上的荷囊,「荷包」一詞也沿用至今。其實不僅在新年,清宮中其他喜事節日也會按例分賞荷包。

  皇帝賞賜的饋歲荷包裏裝着的可能是金銀錢幣、玉石八寶,有時還會裝一些食物在荷包內,例如柑橘等;記載清代各種朝野軼聞的《清稗類鈔》提到,年糕也是「饋歲之品」。此外,給文人書生的則有可能是筆墨紙硯或詩集。這一點,從乾隆皇帝作詩便可得知:「刺繡新驚添幾線,團團繡得荷包面。就中各盛金豆兒,開匣爭看文采絢。亦有文房雜珍玩,《苕溪》紫穎端溪硯。」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枚饋歲荷包(附圖)正於澳門藝術博物館「賀歲迎祥—紫禁城裡的春節文化」展出,至三月五日。這枚荷包為腰圓式,上部抽褶收口,邊緣繡海水江崖紋,中間填如意結和花卉紋樣,並以紅線繡「如意」字樣。荷包抽繩上有珊瑚一粒,內盛金八寶七個、銀八寶七個、金元寶一個、銀元寶一個、金錢一枚、銀錢一枚、玉八寶四塊。

  一枚小巧玲瓏的荷包,既有祝願吉祥如意、歲歲平安之意,亦可表達親情和睦、君臣融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