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李 夢:畫青山而隱

2022-10-14 15:17: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圖:《青山高隱圖》局部。\作者供圖

  今季蘇富比秋拍中國古代書畫,以南唐畫家巨然和明末畫家蕭雲從(一五九六至一六七三)兩幅作品領銜。巨然的南派山水,自是讓人常提常新,而蕭雲從的山水長卷《青山高隱圖》則相對少見。今次得以一窺真跡,不由眼前一亮。畫作長逾八米,以淡墨淡彩寫成,不事聲張,卻餘韻綿長。

  明末清初,世事更迭,不少前朝遺老遺少不願降清,甘願辭官歸隱,逍遙山水,寫字寫畫,與世無爭,倒也樂得清靜。蕭雲從便是其中一位。他在彼時商貿繁華的安徽蕪湖生活,卻無意為商為官、追名逐利,而是效仿陶淵明,不為樊籠苦,復得返自然。他筆下的山水,便也是清逸超脫的,承繼徽州「新安畫派」筆法,遠慕元四家,講究師法自然,以畫言志抒情,表達超脫放達之品格。

  不過,與新安畫派或者說有些遺民畫家作品中常見的鬱悶與愁苦不同,蕭雲從的作品雖平淡,卻不苦澀,充盈生機與活力。誠如清代藝術理論家張庚在其《國朝畫徵錄》中所說:「善山水,不專宗法,自成一家,筆亦清快可喜。」其中「可喜」二字,在今次展出的《青山高隱圖》中,尤其可見。

  畫作以綿延山水貫穿始末,遊覽其間,宛若隨畫中人行山穿水,親歷一場自在行旅,移步換景,奇幻多姿。山水間點綴的小舟、紅樹、赤屋與白馬等,寥寥數筆卻傳神可愛,可見作者寫此畫時,雖不得志,卻並未消沉。畫中遊人常常背對觀者,兀自沉浸在獨對山川的暢然中,雖辨不清面貌,但後世觀者仍可想見畫中人愜意歡愉的表情。甚至連山腳下一匹白馬,都被畫家捕捉到其憨態可掬的神情。

  我尤其喜歡畫幅臨近末段處,深水上的一方木筏。山間雲煙繚繞,兩山交匯下有一幽深洞穴。洞穴內隱隱有一處高閣,洞外水面上,木筏上的乘客正兀自閒談,渾然不覺自己即將漂遊進入另一重天地。這讓我想到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那世外桃源,便也是武陵捕魚人在順着溪水的漂遊中覓得。不知千年前隱士陶潛此作,是否曾給同樣鍾情隱逸的蕭雲從以靈感與慰藉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