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一張報紙定乾坤 百年大公垂青史

2022-06-06 16:17: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圖:《大公報》登載陝甘紅軍消息

  2022年6月17日,《大公報》將迎來創刊120周年紀念日。而就在一年前,2021年6月18日,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開館,成為展示百年中共奮鬥歷史的精神殿堂。近日,大公報記者參觀黨史館時看到,一張《大公報》版面陳列在展覽館內長征展區。1935年,毛澤東正是在《大公報》上獲知陝北紅軍和根據地依然存在的消息,進而作出「到陝北去」的決定。這是《大公報》「影響紅軍長征方向」的權威佐證。\大公報記者 孫志、凱雷 實習記者郭瀚林北京報道

  近日,大公報記者走進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以下簡稱「黨史館」),感受紅色血脈傳承。黨史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奧林匹克公園內,從籌建到對公眾開放歷時三年。場館外觀採取柱廊式結構,設計風格與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等經典建築一脈相承,整體建築突出中國特色的對稱風格,氣勢恢宏而簡約莊重,充分融合了文化傳統與時代氣息。

  進入序廳,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幅震撼人心的漆畫作品《長城頌》,畫面中巍巍長城如騰雲巨龍,穿梭盤旋於廣袤山河之上。這幅高15米,寬40米的巨幅壁畫,專為黨史館序廳量身定製。整場展覽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按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劃分而成的四大展廳宗旨鮮明,節奏清晰,黨的歷史與發展過程娓娓道來。記者走上黨史館二層,便來到以「長征」為主題的「全景式沉浸式體驗區」,它以「4D+6面」全景影院的立體形式直觀還原了血戰湘江、飛奪瀘定橋,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等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歷史場景。

  關鍵作用 紅軍揮師奔赴陝北

  長征展區不僅有新媒體,也有老報章,二者一動一靜共同鐫刻着長征的記憶。記者注意到,一張1935年9月2日發行的《大公報》版面圖片,清晰登載着陝北紅軍劉志丹徐海東部隊和陝北根據地的情況,黨史館圖片配文顯示:「1935年9月18日,紅軍到達甘肅岷縣以南的哈達鋪。在這裏,根據從當地找到的報紙上獲悉的陝北紅軍和根據地仍然存在的情況,毛澤東提出到陝北去。同時北上紅軍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展覽內容以承上啟下的時空線索,昭示着《大公報》對中國革命航向的關鍵作用。一個月後的10月19日,這支部隊順利抵達陝北吳起鎮,宣告紅一方面軍長征勝利結束。

  黨史館對於《大公報》的權威引述也佐證了一直以來學術界對於「一張報紙決定紅軍長征方向」的觀點。到陝北去,到陝甘邊區建立革命根據地,這是紅軍長征路上的一次偉大轉折。直到現在,在甘肅哈達鋪民間還流傳着「一張報紙定乾坤」的佳話,《大公報》與這一岷山東麓重鎮的歷史淵源口口相傳,提醒後人銘記《大公報》對中國革命事業無可取代的價值。

  見證歷史 百年老報不忘初心

  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創刊的《大公報》,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章,報名取意為「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被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譽為:「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中國近現代史」。抗戰時期,《大公報》以專業翔實獨立的報道和評論獲得美國密蘇里新聞獎。這份報紙不僅記錄和見證了近現代史的重大歷史事件,而且推動了歷史進程。正是歷經120載風雲激盪而存續至今的中國報界金字招牌,在87年前的關鍵時刻為中央紅軍指出了一個明確的方向──陝北。這是挽救和改變紅軍命運的禮物。時代不斷變換更迭,但歷史記憶永不磨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