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耳目一新/自得琴社:國風樂團妙趣橫生

2022-03-24 14:34:02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圖:自得琴社於中央電視台二○二一年中秋晚會演出。

名為「自得琴社」的國風樂團,是一批上海年輕音樂人組成的集體創作團隊,在他們的MV中,成員以古代復原服飾的造型演奏中國傳統樂器,像一幅「會動的古畫」。憑藉他們的創意和努力,成立八載的自得琴社,如今不僅在內地擁有廣大粉絲群,也在YouTube上擁有六十多萬粉絲,在香港乃至全球網絡上正掀起國樂風潮。\大公報記者 李亞清

  成立至今,自得琴社推出了不少為大眾所熟知的作品。比如二○一五年的系列迷你劇《古琴診所》,二○一六年的古琴版《權力的遊戲》,二○一九年的古代復原服飾風格MV、改編曲《空山鳥語》,更是獲得了上千萬的點擊量,讓他們在網絡上「出圈」。自得琴社社長朱里鉞近日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淺談琴社的發展點滴。

  「以古代復原服飾的造型演奏,最初是為讓畫面和音樂更搭,令視覺聽覺更統一。我們剛開始做MV的時候,短視頻還未興起,不過,大眾樂於通過視頻接受信息已是共識。」朱里鉞說。如今,他們還時常配合MV推出人物服飾解析,比如講解《達拉崩吧》中參考敦煌壁畫等進行的人物造型,「將音樂和傳統服飾相結合時,也希望能給大家將服飾造型介紹清楚,從而對中國傳統服飾更加了解。」

  古代美學融入演奏

  他們推出的曲目,也頗為豐富,有傳統古曲及改編、原創國風曲,也有用古琴進行跨文化創作而成的熱門曲改編,比如用中國傳統樂器演奏巴赫的古典樂曲以及《多啦A夢》主題曲等。

  藝術表現形式和曲目如此多元,在發揮創意的同時,會讓中國傳統音樂的特色有所消減嗎?朱里鉞說:「推廣古琴文化,始終是初心。我們推出的傳統古曲、原創曲、熱門曲約各佔三分之一,而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會同時涵蓋這些部分,希望讓高雅藝術回到生活中,也讓傳統古曲有更多人關注。」他又笑言,「和熱門曲相比,傳統古曲的播放量確實算不上多,這不怪我們。」

  自得琴社把中國古代美學融入演奏中,這不光涉及藝術層面,也涉及技術層面,可說是對藝術科技的善用。現時十幾位核心成員中,除了音樂學院畢業生,也有來自不同背景的成員。原本從事IT行業的朱里鉞,學古琴作為業餘愛好,後來與師從中國古琴演奏家龔一的唐彬、蔡珊相識,幾個人一拍即合,便決心成立琴社。

  「初拍視頻時,我們量入為出,唐彬學的是廣告和電影拍攝,在技術上都是自己做。」然而,隨發展規模擴大,團隊在許多事情上缺乏經驗、面臨難度,就要即時「充電」。「比如怎樣以公司的形式進行運作,相關的法律法規等等,以及新開展的業務方面,都要學起來。」

  琴社最初以古琴教學為主,現時,他們也以線上、線下開展教學。「學生中有很多青年白領,也有巴西、日本等地的外國人,當中有位曾以交換生身份在上海生活的學生說,自己回到巴西後仍醉心古琴文化。」

  盼與香港觀眾見面

  從舉辦本地小型演出,到登上中央電視台中秋晚會舞台,再到在不同城市巡演,自得琴社穩步前行,今年也已推出了巡演計劃。他們還孵化了一隻更年輕的、名為「宮商管鯉樂團」的民樂團隊,「希望有更實驗性的嘗試,更自由地探索國樂發展新方向。」

  朱里鉞表示,自得琴社正與芭蕾舞團探索國風原創芭蕾舞劇的創作形式,而未來,還希望與粵劇、南音、梨園戲等傳統文化、非遺文化項目結合,用創意讓這些中國傳統文化「活在當下」。「做音樂的融合創新不容易,需要花些功夫。粵曲、南音等本身都有較強的個性,在樂器上亦是,比如南音琵琶是很有特點的樂器,到時將考慮與相關領域的專業樂手、團隊合作。」未來,琴社也希望到香港演出,與香港的觀眾見面。

  圖片:受訪者提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