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繽紛華夏/北大紅樓的名人辦公室

2021-12-06 15:30:4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圖:北大紅樓李大釗辦公室(上)和陳獨秀辦公室。\作者供圖

  懷着崇敬的心情,來到北京五四大街瞻仰嚮往已久的北大紅樓。這幢落成於一九一八年的百年建築,樓高四層,因外牆用紅磚砌成而得名,在當時青灰一片的四合院群中,格外紅耀亮眼,莊重大氣。

  一百年前,紅樓是北京大學文科、校部和圖書館的所在地,從落成的一刻起,紅樓與紅色形影不離,不僅外表的樓體赤紅,內涵也與朝霞映亮晨幕的紅彩極為相似,是近現代中國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中國共產黨建黨策劃、籌備和黨組織早期活動的重要場所。

  走進紅漆地板,修繕一新的紅樓,首層到三層的六十五間展室,有六間按原樣復原。驚訝地發現,整個首層原來是圖書館的區域,體現了北大創建一流圖書館,營造優雅讀書環境的大手筆,用阿根廷人博爾赫斯的話說,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紅樓圖書館就是最好的天堂之一。

  進出各個展室仔細觀覽,見北大好幾位名人的辦公室設在首層。東南角的圖書館主任室,李大釗曾在此辦公。這間辦公室與其他辦公室的不同之處,是牆邊放一舊藤椅,東面和南面各有一窗,採光充足,滿室亮堂。確實是這樣,這位留八字鬍,戴細框眼鏡的圖書館主任,自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伏案疾筆,寫下《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多篇文論時評,寫倦了,倚在藤椅上歇會兒。他親自上講台,講授《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唯物史觀》《工人的國際運動與社會主義的將來》等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點亮了師生們心中的燈,與志同道合的陳獨秀等人密議建黨大計,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最終堅守信念,永不叛黨,大義凜然走上北洋軍閥的絞架。

  另一位建黨創始人陳獨秀的辦公室,掛着文科學長室的門牌。這間二層東側朝陽的大辦公室,擺着報架,室中有桌一張,椅幾張,桌上陶瓷茶具若干,可供數人開小會,作書寫用,看得出,北大對這位愛穿西裝的江南才子十分厚待。一九一八年十月,受聘北大的陳獨秀搬入這間辦公室,在這張桌前,「南陳北李」約上張申府、高一涵等人圍桌而談,商議創辦《每周評論》事宜,茗淳談興濃,話到自然成,就這樣,《每周評論》於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創刊,編輯部就設在這間辦公室內,與上海遷來的《新青年》等報刊相互呼應,形成進步輿論的格局,對於反帝反封建,弘揚新文化,以及五四運動的產生起到推波助瀾作用,亦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載體。

  首層西側的圖書館閱覽室門旁,擺放着一張書桌,一張靠背椅,桌上有毛筆兩管,墨盒兩件和翻開的宣紙登記簿,這是青年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任助理員時辦公的地方,辦公條件與他人明顯不同。據介紹,這對漆光烏亮的桌椅,加上室內另一張大桌,均是原物。對面四張合併一起的大桌,桌上的報架夾着報紙,讀者就坐在那兒看報。一九一八年八月,毛澤東組織湖南新民學會會員和學生赴法勤工儉學,來到北京,經李大釗幫助,在圖書館謀得這份工作,管理十五種以上的中外文報紙,在一片窸窸窣窣的翻報聲中,登記讀者姓名,填寫卡片等。他還參加了李大釗組織的勤工儉學活動,負責登錄圖書。儘管收入微薄,但好學不倦,旁聽講課,主動與李大釗等名師探討學問和救國救民的道理,「迅速地朝着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成為建黨的又一位創始人,日後扛起中國共產黨的大旗,武裝鬥爭打江山,建立了紅色的新中國。

  首層東側朝陽一面,有間校長蔡元培的辦公室。四下打量,這裏實在沒甚特別,至多是多了夾着報紙的報架,寫字枱也比別人的考究一些。桌椅後面靠牆的落地書櫃,擺上《墨子春秋》《秋公案》等古籍和大量外文書,這個書櫃不設門,完全敞開,櫃中一目了然,是它的獨特之處。以小見大,聯想到蔡公倡導「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辦學理念,也是敞開式的。一九一六年至一九二七年,他任北大校長,革故鼎新,整頓校風,開放女禁,活躍學術,使得馬克思主義在校內傳播,還抽出有限的經費,給圖書館購進含社會主義內容的書籍資料,客觀上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紅色思潮提供便利。知人善用,力邀「民族脊樑」魯迅作兼職講師,來校授課。在他寬容有度的「掌門」期間,北大湧現的新生事物層出不窮,成為最富有朝氣的高等學府。

  還有「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聯絡人、北京共產黨小組的主要籌建者張申府所在的登錄室,一桌配雙椅,兩個人可面對面做事,旁邊即是李大釗的主任室。這些按原樣復原的名人辦公室,大多設在圖書館區域,一是職務使然,他們多數人的工作崗位就在圖書館。二是身兼校內進步報刊的主筆或編輯,能靜心撰稿,查找資料也方便。三是能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了解他們的讀與思,引導學生「讀書不忘救國」。

  不老的北大紅樓,不老的名人辦公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