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建議港澳宗教人士在大灣區享有與國內教職人員平等待遇

2021-03-08 17:25:56大公网 寬運法師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西方寺方丈寬運法師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連續第5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粵港澳大灣區成為2021年兩會高頻詞,充分展示了國家對大灣區戰略地位的高度重視。充滿機遇和憧憬的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港澳有志之士成就夢想的大舞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西方寺方丈寬運法師在大公網專訪時表示,隨著香港與內地的聯繫日趨密切,越來越多港人到內地工作、公幹、求學、探親、旅遊,甚至是退休生活等。因此,香港特區政府一直努力跟進、配合國家為便利港人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而推出的措施,以助港人把握國家的發展。與此同時,以政策創新的理念,推行惠民政策,便利在內地工作生活的港人。
 
寬運法師表示:2017年10月,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制定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同年8月及12月,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港辦)先後公佈了兩批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充分體現「十九大」報告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方向。便利措施涵蓋教育、就業、創業和日常生活等範疇,讓內地港人在相關領域享有內地居民的同等待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019年2月18日正式發佈;《綱要》的頒佈,是新時代國家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喜事;《綱要》明確了香港、澳門和廣東九個市的發展定位,特別指出要強化香港的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為香港謀劃了美好的發展前景,相信在《綱要》的指引下,藉著大灣區發展機遇,香港未來希望無限。

宗教在和諧社會建設的作用廣泛
 
寬運法師进一步表示,中央政府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治國方略,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要建設一個安定有序、公平正義、政通人和、經濟繁榮、誠信友愛、人民安居樂業、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宗教是社會結構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教和諧與否對於和諧社會的構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宗教界必須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力求不同宗教之間互相包容、信教群眾之間和睦相處、內部信徒之間和敬友愛。同時還要建立良好的政教關係,使宗教與國家相和諧、宗教與社會相適應。力求宗教在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中做出應有的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各種宗教信徒大約有1億多人,宗教活動場所8.5萬餘處,宗教教職人員約有30萬,宗教團體3000多個,宗教團體還辦有培養宗教教職人員的宗教院校74所。從目前的宗教概況中,我們認識到中國宗教在構建和諧社會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宗教人士工作及生活條件應受重視
 
寬運法師还指出,宗教人士及宗教教職人員的工作及生活條件,應該受到重視;希望中央政府能予以關注,讓港澳宗教人士在大灣區享有與國內教職人員平等的待遇,以便弘教利生。
 
「十九大」報告中「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其實就是香港同胞多年要求的「國民待遇」——根據基本法及《中國國籍法》,香港人是中國公民。因此,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可以創新思維打破舊有框框,在大灣區率先探索解決香港居民的國民待遇的方法和途徑,爭取為港人在大灣區提供更多便利,使大灣區能夠成為港人的優質生活圈,成為港人就業、創業和安居的樂土,成為兩地同胞的共同家園。
 
宗教要如何才能實現與國家的和諧?寬運法師指出首先必須愛國,這是各宗教團體、組織、教徒得以存在的政治基礎。實際上中國的宗教都主張愛教與愛國統一,積極維護國家的主權、獨立、榮譽和根本利益。如何判別一個人是不是愛國者?鄧小平先生曾說過:「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而佛教則提倡「念佛不忘愛國」,「知恩報恩」,「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寬運法師最后表示,過去一年,各地新冠疫情嚴重,宗教人士通過心靈撫慰,精神鼓勵、幫助困難群眾樹立生活信心,走出困境。今後宗教界要更加重視此項特殊的使命,發揮優勢,盡心盡力,雪中送炭,扶危濟困,幫助政府和社會減輕壓力,體現宗教慈悲濟世的精神。
 
 

相关新闻